为深入推进学院学科交叉与融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12月3日,东北大学包妮沙教授受邀到土木工程学院座谈交流,并做“测绘学科前沿及高光谱遥感研究进展”报告。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中华、副院长齐庆会、学院全体教师和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齐庆会主持。

报告中,包妮沙结合国土安全、防灾减灾、珠峰测绘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测绘学的新内涵,并针对高光谱遥感技术,向参会师生展示了其团队在土壤光谱特征模型、植被监测、以及矿山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她提出要加强学院学科内涵建设,将科研与教学深度结合,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赵中华表示,学科交叉融合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培养高水平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她感谢包教授对学院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全院师生将继续秉承守正创新的精神,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科研路径,为培养新时代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贡献新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长期坚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土木名师讲坛”已成功举办21期,旨在通过邀请名师专家作学术讲座,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一定能够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篇章。
附包妮沙简介:
名师简介:包妮沙,蒙古族,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东北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政协沈阳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遥感、土壤高光谱遥感、矿区土地复垦、高分卫星在国防及军事领域的应用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装发联合基金、辽宁省重大民生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SCI/SSCI 30余篇)。获得2023年国际矿山测量青年科学家、2019年亚洲遥感协会杰出青年报告、2017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5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教学奖励10项。获得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优秀科技工作者、东北大学本科教学标兵、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会干部、优秀班导师等称号。兼任《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委、《金属矿山》青年专家学术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土壤实验室网络光谱工作组成员(2021 - )、国际土壤计量学会(Pedometrics)评奖专委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能源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委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3S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撰稿人:常乐;通讯员:崔文;审核人:钟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