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学科竞赛|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校赛)报名通知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校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类课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进青年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将举办2025年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第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全校选修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及相关力学类课程的在校生,要求参赛选手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位参赛者均需要参加理论考试和实操比赛。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理论比: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综合组成一套试卷。

实操比:力学基础实验“木桥承重比赛”。(后附详细介绍)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竞赛分为个人赛(理论考试)和团体比赛(3人/组),3月13日星期四下午进行理论考试,个人成绩于3月18日公布;3月20日星期四下午进行团体比赛,于当日公布团体比赛名次。

竞赛报名采用微信扫码入群、填写参赛组信息的方式,报名时间截止为311日,入群时修改备注为: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六)竞赛环境与设施

本次竞赛个人赛在知行楼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团体赛赛题说明、模型制作、试加载等在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结构模型制作室进行。竞赛所用材料举办方统一购买。

二、竞赛组织

(一)组织机构

竞赛委员会:

主任:马丽珠;

委员:李鑫,庚佳,崔旭;

秘书:陈悦,吕晨;

竞赛由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教研室教师组织举办。

(二)组织形式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教研室教师负责本次竞赛的组织协调工作,每名参赛成员配置一名指导教师。

三、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详见附件1。

(二)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竞赛分为个人赛(理论考试)和团体比赛(3人/组)

(三)奖项设置

个人赛,计划设置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

团体赛,计划设置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

(四)申诉与仲裁

参赛选手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材料,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选手申诉须在3月2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竞赛委员会提出,以邮件形式发送,竞赛委员会受理选手申诉后,尽快处理并及时将处理意见通知参赛选手。竞赛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否则按弃权处理。

(五)竞赛结果公示

3月25日竞赛结果将在知行楼四楼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期3天。

四、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竞赛委员会委员:

李鑫 电话:18640046494

庚佳 电话:13904002523

崔旭 电话:15998289585

竞赛委员会秘书:

陈悦 电话: 13394186988

吕晨 电话:19833379535

(二)领队与选手须知

为避免浪费,每组只发放定量的木条、胶水;如需要增加材料,请与竞赛委员会秘书联系,经核对后再领取材料。

如发现使用非竞赛要求材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土木工程学院

2025年2月27日

附件1:

一、内容

用圆木条搭建桥梁,使其在承受压、弯载荷下不易破坏。

二、要求

学生利用直径5mm的圆木条搭建桥梁,要求桥梁跨度50cm以上。桥梁尺寸要求控制在立方体(长600x宽100x高400)空间内,类型自选。比赛以结构比强(

)的结果作为选手成绩,结构比强越大,成绩越优异。

三、比赛规则与流程

装置的尺寸和质量可以在比赛前一天称量,不合格者可以修改重做,合格者可与底部相连。

参赛开始,各队依次进行比赛,时间限制是5分钟/组。各队需要把加载板放置在桥面上,然后依次将砝码放置在加载板上。

各队自行加载,每次加载要经过裁判同意,并由裁判记录,但是最多允许加载10次,如有遗漏,自行负责。

如果装置被破坏,则比赛自动失败。

装置跨中变形量定义:跨中C点的垂直位移。

如果时间已到,或者加载次数10次已到,而装置未坏,以当时的重量计算。如果装置C点的垂直位移超过5cm,则认定桥梁已超过正常使用极限,以破坏前的质量计算。

四、评判标准

   本轮比赛根据桥梁自重G、承重质量W,测得:结构比强=W/G综合给分,若分值相同,以跨中C点的垂直位移小者为胜。事先制定好表格,标明各项内容和评分值,由裁判负责纪录,比赛结束后裁判和队长要签字。如有争议,由裁判长负责解决。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2024 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白塔街380号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知行楼    电话:024-3167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