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大学生普法课堂】第二期 警惕“网络陷阱”,守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在数字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本期聚焦《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实施背景下的大学生行为规范,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条文,带您了解如何在网络空间中筑牢安全屏障。

法律更新:2025年网 安全新规解读

1.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数 据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个人信息处理:禁止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处理敏感信息 独同意。

跨境数据流动:未经安全评估,不得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

2. 法律红线

非法“翻墙”:使用未经审核的VPN软件(如售卖或购买)可能构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息泄露: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获利5000元以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面临刑事处罚。

案例警示:这些行为可能让你“摊上事”案例1: 沈阳大学生“跑分”被判帮信罪

2024年,沈阳某高校学生贾某某为赚取“兼职费”,将银行卡提供给他人转账160万元,其中

40万元为诈骗资金。尽管贾某某主动投案并退还违法所得2600元,仍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警示:“跑分”“刷单”等看似“轻松赚钱”的兼职,实则可能沦为电信诈骗的帮凶。

案例2:云南大学生售卖VPN软件获刑

2025年,云南某大学生通过社交平台售卖 VPN“翻墙”软件,非法获利1.2万元。法院认定其

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构成“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

警示:“翻墙”浏览境外信息不仅违法,还可

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恶意软件窃取。

案例3:“网络兼职”误入诈骗团伙

重庆某高校两名女生轻信“日结兼职”广告,参与电话营销。经调查,该公司实为诈骗团伙,二人因涉嫌诈骗被警方传唤。

警示:入职前需核查企业资质,警惕“话术培训”“高薪诱惑”等陷阱。

行动指南:大学生必知的安全防护技巧

1 网络使用规范

1.拒绝“翻墙”:通过合法渠道访问境外学术资源(如学校

图书馆合作平台),避免使用非法VPN。

2.保护个人信息:

社交平台不透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关闭APP不必要的权限(如相册、麦克风等)。

3.防范网络诈骗:

陌生链接不点击,可疑文件不下载。

转账前通过电话或视频确认对方身份。

2 应急处理措施

遭遇信息泄露:立即修改密码,报校园110。发现非法活动:报辅导员、校园110等。

下期预告

第三期《校园借贷与金融安全》将揭秘“套路贷”陷阱,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新规,教你识别“低息分期”背后的风险。。

守护国家安全,从你我做起。



©2024 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白塔街380号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知行楼    电话:024-3167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