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过火变成言语侮辱?实习时遭遇上司肢体骚扰?校园欺凌与性骚扰并非“小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侵权行为!本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带您了解如何识别、预防及应对这些伤害,让校园成为安全温暖的成长空间。
法律要点:这些行为已涉嫌违法
01 校园欺凌的法律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肢体欺凌:殴打、推搡、故意损坏财物,可处5-10日拘留+200-500元罚款;言语欺凌:辱骂、嘲笑、传播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需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网络欺凌:P图丑化、恶意剪辑视频、“人肉搜索”,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
02 性骚扰的法律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明确:言语骚扰:发送黄色段子、低俗评论、性别歧视等言论;肢体骚扰:故意触碰隐私部位、强行搂抱、拍打臀部等;
视觉骚扰:发送不良图片、视频,在公共场所展示淫秽物品。后果:受害者可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
损失;情节严重者(如多次骚扰、造成心理创伤),涉嫌“强制猥亵罪”,最高判15年有期徒刑。
案例警示:这些“过分行为”已构成违法!
01 校园欺凌案例:玩笑过界,终成悔恨
案例1:长期言语霸凌导致同学抑郁北京某高校学生小宇因口音问题,被室友在宿舍群多次嘲笑“土包子”,甚至编造“偷钱”谣言。小宇出现失眠、厌学等症状,诊断为中度抑郁。法院判决室友公开道歉并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共计3.2万元。
警示:“开玩笑”需尊重他人底线,持续恶意攻击就是欺凌!
案例2:肢体冲突升级为故意伤害
上海两名大学生因篮球比赛争执发生肢体冲突,学生张某将对方推倒致其手腕骨折,经鉴定构成“轻微伤”。张某被处行政拘留5日,赔偿医药费8000元,学校给予记过处分。
警示:冲动动手的代价,可能是“违法记录+高额赔偿!”
02 性骚扰案例:职场与校园中的隐性伤害
案例3:实习时遭遇上司“关心”变骚扰
广州大学生小薇在某公司实习,男上司以“单独指导”为由多次肢体接触,并发消息“晚上一起吃饭,带你认识客户”。小薇保留聊天记录、监控视频后报警,警方对该上司处以10日拘留,公司解除其劳动合同。
警示:职场/校园中,任何让你感到不适的言行,都有权说“不”!
案例4:宿舍内偷拍室友隐私被判刑
武汉某学生李某在宿舍安装摄像头偷拍室友换衣,上传至境外网站获利。警方查获后,李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警示:偷拍、传播他人隐私,必将面临法律严惩!
应对指南:从预防到维权的全流程攻略
01 第一步:预防先行,明确“边界
校园欺凌预防:拒绝参与“小团体孤立”“恶意调侃”,发现同学被欺凌及时报告老师;遇到-遇到挑衅时保持冷静:“你这样说/做让我很不舒服,请停止”(清晰表达立场)。性骚扰预防:职场实习时避免单独与异性上司在封闭空间相处,拒绝“非常规”的“关心”;社交-社交软件设置“好友验证”,陌生账号发送骚扰信息立即拉黑并举报。
02 第二步:遭遇伤害,立即采取行动!
1.固定证据:
欺凌:保存聊天记录、录音、视频、伤情照片(最好24小时内去医院验伤);性骚扰-性骚扰:截图消息记录、保留影像信息、证人证言。
2.求助渠道:第一时间向辅导员、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要求学校启动调查;
03 第三步:校园资源助力,构建支持系统。
普法-普法活动:参与“反欺凌主题班会”等,学习安全法律相关应对技巧。
下期预告
第七期《实习就业法律风险:三方协议、劳动合同怎么签才不吃亏?》
将解析职场新人必知的法律条款,教你识别“霸王条款”,维护劳动权益!成长路上,你不是孤岛。遇到不公别害怕,及时求助、勇敢维权,法律会为你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