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碳中和背景下低碳区域城市规划、健康人工环境建设、区域能源发展等领域,全面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6月21日-22日,由沈阳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办,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等承办,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单位协办,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支持的“2025年国际低碳健康人工环境创新发展论坛”在沈阳召开。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中华、副院长于明鑫等6名“AI赋能土木工程创新与应用团队”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分别在专题论坛和各分论坛中作了报告。

本次论坛围绕“碳索新境,筑梦健康”主题,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通过主旨报告、座谈交流、研究生论坛、考察对接等方式,推进低碳健康人工环境创新发展,协同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会专题论坛上,赵中华以“AI点燃新引擎: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教学多维创新”为题,从教育部2025年7件教育大事-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引入,分析了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团队在AI赋能土木工程多维创新的实践行动和研究成果。她分享了AI赋能教学创新具体创新路径,结合所授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详细说明了AI创新应用,最后以数字人“乘势新作为,实干谱华章”为结尾,提出AI已点燃了土木工程教学的新引擎!


大会第二分论坛上,于明鑫以“AI+土木工程施工:智能建造技术融合与场景化应用”为题,围绕人工智能在施工设计与规划、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安全与风险控制、成本与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应用,总结并探索了AI赋能下智慧施工生态体系的建立。姚娣以“智绘蓝图:AI赋能土木建筑设计与招投标”为题,详细介绍了AI技术如何提升设计效率、优化资源控制并推动可持续发展,探讨了AI在招投标阶段的智能化应用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变革,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强调AI将助力零碳建筑设计和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土木建筑行业智能升级。



大会第四分论坛上,徐征慧以“智能转型:AI在工程检测与加固中的应用”为题,讲解了AI技术实现工程检测诊断与方案优化,利用无人机航拍与图像识别快速定位结构裂缝、渗漏等病害,结合模型生成针对性加固方案,提升检测效率与加固精准度,推动工程维护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孙哲以 “智慧教学新范式:AI工具链构建与应用” 为题,深入阐述了AI在教学备课、课件制作、文生图与视频、数字人辅助及课程教学智能体多方面应用,涵盖众多国内平台与工具的特点、使用方法,为教育领域运用AI技术、助力教学迈向智能化新阶段、开启智慧教学新篇章提出了建议。杨宇婷以“智启未来:AI在科学研究中的实践与展望”为题,从长文写作、选题、内容撰写、数据分析到论文润色,全面探讨了AI在科研全流程中的应用实践,强调AI技术不仅提升了研究效率,更拓展了科研创新的边界。

论坛期间,参会教师与省内专家学者围绕学科专业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
一直以来,土木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本次活动也充分体现了学院“国际视野-技术前沿-工程实践”的学科发展模式。下一步,学院将以深化学科建设为核心,探索AI融合路径,通过课程内容重构、平台搭建与产业协同,培养兼具人工智能素养与土木工程专长的应用型人才,为强化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提供持续动力与有效支撑!